欢迎您访问贵州自考网!网站为考生提供贵州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贵州省招生考试院(http://zsksy.guizhou.gov.cn/)为准 登录  网站导航

贵州自考网

自考热线:400-0929-629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财政学试题

编辑整理:  贵州自考网 发表时间:  2018-05-24   【   点击数: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财政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6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不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特征的是( )

  A.实现的非强制性

  B.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C.消费的非竞争性

  D.受益的非排他性

  2.下列关于财政概念的表述中,不属于"国家分配说"观点的是( )

  A.财政与国家有着本质联系

  B.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C.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D.财政是国家对价值的分配

  3.将财政支出分为预防性支出与创造性支出的分类标准是( )

  A.财政支出的目的

  B.财政支出的性质

  C.财政支出的级次

  D.财政支出的受益范围

  4.从政府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偏低的现象入手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模型称为( )

  A.梯度增长模型

  B.经济发展阶段模型

  C.瓦格纳定律

  D.非均衡增长模型

  5.下列关于财政支出规模衡量指标说法正确的是( )

  A.绝对指标能够反映政府经济活动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B.相对指标能够反映某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支配的社会资源的总量

  C.相对指标便于进行国际比较

  D.绝对指标反映了财政支出的实际规模

  6.政府防洪工程支出的效益分析方法宜采用( )

  A.机会成本法

  B.历史成本法

  C.成本—效益分析法

  D.最低费用选择法

  7.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最可靠的基本形式是( )

  A.利润上缴

  B.税收

  C.公债

  D.政府收费

  8.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收入分配

  B.价格因素

  C.经济体制类型

  D.经济发展水平

  9.下列属于税收奉行费用的是( )

  A.税务机关人员工资

  B.避税成功的收益

  C.避税未成功而受的惩罚

  D.税制改革费用

  10.公债得到迅速发展的时期是( )

  A.封建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

  D.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

  11.下列公债种类中,流动性最强的是( )

  A.无期公债

  B.长期公债

  C.中期公债

  D.短期公债

  12.当经济形势需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时,公债管理的操作方法是( )

  A.调高公债利率水平

  B.调低公债利率水平

  C.增加长期公债发行规模

  D.减少短期公债发行规模

  13.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发挥政策作用提供前提条件的财政手段是( )

  A.增加税收

  B.财政补贴

  C.税收支出

  D.发行公债

  14.外国政府贷款通常采用的利率形式是( )

  A.浮动利率

  B.固定利率

  C.名义利率

  D.基准利率

  15.负责监督乡级政府预算执行的机构是( )

  A.县级人民代表大会

  B.县级人民政府

  C.乡级人民代表大会

  D.乡级人民政府

  16.狭义的财政监督主体是指( )

  A.政府财税部门

  B.政府非财税部门

  C.社会团体

  D.企事业单位

  17.下列财政监督内容中属于事前监督范围的是( )

  A.监督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上缴

  B.审核各部门的单位预算和财务计划

  C.制止少缴、欠缴行为

  D.检查财政资金的供应进度

  18.财政对预算外资金进行监督不包括的内容是( )

  A.收支计划编制

  B.资金专户管理

  C.收费立项

  D.收费方式

  19.关于政府间转移支付种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择性拨款没有明确的资金用途规定

  B.选择性拨款具有明确的资金用途规定

  C.一般性拨款也称有条件拨款

  D.配套性拨款只能是选择性拨款

  20.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推行的财政管理体制模式是( )

  A.分税制

  B.总额分成

  C.统收统支

  D.包干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创造性支出的有( )

  A.经济建设支出

  B.文教支出

  C.卫生支出

  D.国防支出

  E.政府行政部门支出

  22.下列关于财政支出效益的表述正确的有( )

  A.财政支出的社会效益往往难以用货币来度量

  B.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应该服从于社会效益

  C.财政支出的社会效益应该服从于经济效益

  D.财政支出的微观效益应该服从于宏观效益

  E.财政支出的微观效益是实现宏观效益的途径

  23.用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来解释财政支出增长原因的经济学家有( )

  A.瓦格纳

  B.皮考克

  C.罗斯托

  D.马斯格雷夫

  E.鲍莫尔

  24.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有( )

  A.利润上缴

  B.租金

  C.红利

  D.企业所得税

  E.资源税

  25.在我国消费税征收中,适用定额税率的产品是( )

  A.化妆品

  B.黄酒

  C.啤酒

  D.汽车轮胎

  E.汽油

  26.在公债管理中,降低举债成本的有效途径有( )

  A.利率低时多发行短期债务

  B.利率低时多发行长期债务

  C.利率高时多发行短期债务

  D.利率高时多发行长期债务

  E.利率高时多发行无期债务

  27.衡量外债规模的指标主要有( )

  A.负债率

  B.债务率

  C.偿债率

  D.应债率

  E.债储率

  28.财政乘数包括( )

  A.税收乘数

  B.对外贸易乘数

  C.消费乘数

  D.政府支出乘数

  E.平衡预算乘数

  29.关于财政监督概念的把握,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财政监督以经济手段为主

  B.财政监督要按程序进行

  C.财政监督只对财税部门实行

  D.财政监督是全方位监督

  E.财政监督寓于财政管理之中

  30.下列属于预算调整监督内容的有( )

  A.预算调整程序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B.预算调整内容是否符合预算法

  C.预算调整重点是否突出

  D.预算调整方式是否创新

  E.预算调整过程是否透明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财政政策

  32.累退税率

  33.公债的流动性效应

  34.政府间事权划分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35.某国2008年财政支出为1000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40000亿元;2009年财政支出为1120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44000亿元.求该国2009年的边际财政支出倾向.

  36.已知某国截至2009年底的外债余额为3000亿美元,该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5000亿美元.请计算该国的外债负债率,并判断其外债负债率是否超过国际警戒线.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7.简述政府收取使用费的作用.

  38.简述经济危机时期,如何利用公债的利息率效应来刺激经济.

  39.简述财政监督的原则.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0.论述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

  41.论述完善财政监督体系的措施.


本文标签:贵州自考 历年真题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财政学试题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crzkw.cn/

本文地址:http://www.crzkw.cn/lnzt/14311.html


小编提示: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4年贵州自考政策资讯自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
(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贵州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贵州自考网课程中心

贵州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

贵州自考便捷服务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加入考生微信群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

  • 视频课程
  • 真题下载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原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03706

内科护理学(一)

内科护理学(一)

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一)